乡亲中有这么两个男人,属于师生关系。一个年近四十,外出打工10年,苦扒苦挣,积攒了十几万块钱。另一个六十多岁,退休前在家乡中学教书,省吃俭用大半辈子也攒下十几万。两人感情深厚,一块合计在家乡搞个养鸡场。30万元资金不够.又从信用社贷了10万块。养鸡场建设进度很快。鸡是优良品种,鸡舍也很具规模,一年下来,便有效益产生,前景一片光明。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一天深夜,瞌睡的值班员工不慎撞倒蜡烛,引起一场大火,火借风势,把养鸡场烧了个砖黑瓦碎,两个男人一腔心血付诸东流。
朋友问我:“面对这场灾难,你猜他俩各自会是什么态度?”
我说:“痛心疾首是肯定的,痛不欲生也不为过。”
朋友:“你说对了一半,两人谁会痛不欲生呢?”
我说:“当然是老人,六十好几的年纪了,风烛残年,承受灾难的能力已经非常脆弱,而那个学生年轻力壮,风华正茂,跌倒可以爬起来,有时间重振旗鼓。”
朋友说:“你错了。学生经历这场变故,精神日渐萎靡,40万元转瞬成了灰烬,日后还要偿还一大笔债务,他想不通,老天为什么对他如此绝情,从此一蹶不振,借酒浇愁,进过精神病院几回,穷酸落拓得不成样子。”
“老师呢?”我问。
朋友说:“老人很快从沮丧中解脱出来。他庆幸大火没有伤及学生和员工的性命,庆幸自己还不太老,日后有能力偿清信用社的债务。他说,财产乃身外之物,损失些算不得什么,世间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。他办起课外辅导班,挣钱还债,心境安然平和。”
我一直以为,有青春作伴的年轻人掌握着精力和时间的财富,一定比身衰体弱的老年人更能扛得住命运的击打,其实不然。对生命的透悟是老年人在千磨百砺中得来的价值万金的财富。
评论